最近参加了几个经济形势分析会,有几点值得分享和关注。
第一,增长“新常态”下企业应该做什么。海亮集团2013年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4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销售增长34%,税收增长30%。今年以来,集团公司主要做了四件事:第一,解除担保。至今年第三季度,原17家、60多亿元的担保互保关系可以得到平稳解除。第二,控制负债。去年海亮的负债率是63.9%,他们的目标是2016年降到60%,今后不允许超过60%。第三强化内控。集团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授权体系,配强内控审计力量,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的手段落实多项管控措施。第四,清理投资。上半年他们对前几年的对外投资进行全面清理,董事局决定今后除现有五大板块产业链上必要投资外,其他领域新的投资严格控制。
“新常态”下企业应该做什么?海亮的做法无疑很有针对性。尽管海亮集团这几年的发展很健康,负债率也不算高,但这并不是说不要自我反省、自我瘦身,尤其是有可能面对更坏的形势,更要深谋远虑,以消除发展的隐患,如企业互保。据说,目前企业互保贷款占浙江企业总贷款中的40%左右,更多的企业应该向海亮学习,想办法从互保贷款链中解脱出来,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要研究适合“新常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现在出现一种新的情况,由于小企业生存困难,但是地方政府的财税增长是硬指标,所以过去对大企业的优惠反而收紧,一部分增值税还预交了,所以大企业的税收压力非常重,尤其是制造业,利润率本来就低,负担更大。有企业家反映,公司上半年销售和税收增长都超过了30%,但利润只是略有增长,“企业为国家和银行打工。”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浙江正在大力实施“三名(名企业、名产品、名企业家)”工程,培育大集团大企业。但事实上,经济形势一有波动,大企业往往成为“关照”的对象,负担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使得企业无法从容抓住机会实施并购,失去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良机!
第三,松绑贷款担保条件释放企业积极性。本来,互保危机已经很严峻了,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银行“变本加厉”:对于贷款担保条件的设置越来越严苛,不仅要求企业间互保,有些地方甚至新增了“必须夫妻双方或重要股东签字”的贷款条款,把企业的有限责任扩大为无限责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家做企业的积极性。据说,因为要妻子签字,不少家庭夫妻吵架甚至反目,不得不离婚。企业界和法律界强烈呼吁,制定《公司法》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不因公司倒闭而家破人亡。现在这种无限放大责任的做法违反《公司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给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带来很大危害。眼下社会迫切需要强化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的信任关系,找到银企双方都能接受的贷款方式。
第四,企业实际情况可能比数字反映得更差。从上半年的各项数字看,确实总体平稳,但企业家们私下认为,实际情况可能比数字反映得更差。现在有的地方,出险的企业有好几家,这些企业涉及的债务上百亿元,地方政府还在保,所以还没有显现出来。然而这些出险企业能挺过多长时间?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尽管政策松动已有迹象,但即使房产公司自己都不看好取消“限购”后会有多大作用。所以企业家们对保持“平稳”态势信心不足;多数人认为,更困难的日子还没有来,要做好长时间过“紧日子苦日子”的准备。有人建议,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研究风险,尤其是本地企业的风险,防范于未然;一旦出险,应该果断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防风险系统化。从目前看,各地政府对此还不够重视。
上次参加稻盛和夫报告会,听到多位企业家应用稻盛思想,使企业或转危为安、或突破瓶颈,让人感到经营哲学和思想的力量。稻盛哲学是灵丹妙药吗?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就认为,当前对浙商而言,技术和管理上的突破,比空泛的思想更重要和紧迫。这似乎也没有错,但实际上,这二者并不矛盾。仔细研究稻盛和夫的商业历程,就会发现,正是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了京瓷在技术上的突破,才有了他第二、第三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多的经营者追随稻盛和夫?就是因为要解决“为什么办企业”这一基本命题。
有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因为他只为了自我,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更有的企业,为什么早早掉队了呢?因为获得了小小的成功后,就陶醉起来,失去了谦虚,变得傲慢不逊,得意忘形,为所欲为。
古人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稻盛和夫说“敬天爱人”,他创办企业55年来,一直奉行这四字真谛。他说,上天赋予我经营的才能,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了员工和社会的进步。所以他一刻也不敢懈怠。稻盛和夫的意思很明确,你有天分也是老天给的,要珍惜而不要任意挥霍,“老天给我了,也不可以为所欲为。”
没有正确的思想,做企业必然是一时的,成功也是偶然的。从这个角度讲,就像道之于术,思想的指引远比技术的应用重要!而且正是有了高尚的追求,才会不遗余力的去追踪科技,回报社会,造福人类。
当然,这世上并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稻盛哲学适不适合你,就看你学不学、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