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仓储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6-01-26
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在互联网中的自由传播,加速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界联合倡导了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传播新方式——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2001年12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开放存取国际研讨会上形成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掀起了全球开放存取的热潮。2001年,第一款机构仓储软件EPrints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研发成功。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和惠普实验室合作开发了DSpace软件,由此拉开了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建设机构仓储的序幕,学者们纷纷利用各种机构仓储软件将其科研成果发布到互联网上,以加快学术交流和提升学术影响力。目前,机构仓储已成为国内外不同领域学者竞相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机构仓储(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又称为机构知识库、机构典藏库、机构资源库等。它的出现是因研究机构原生数字资源的大量产出、期刊价格的暴涨以及商业出版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产生的。
机构仓储的特点
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机构仓储主要特点包括:
①机构性:机构仓储的构建主体是机构,其建立和运行均以机构为轴心。机构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②综合性:机构仓储的资源类型和数量多,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本机构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③学术性:机构仓储以学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发布为重点,可以反映本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④动态性:可以随时修改、更新自己的最新研究。
⑤累积性:研究成果的发布和保存具有累积性和长期性,被机构仓储收入的资源将长期保存,不管标准和收入范围如何机构仓储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改变都不能撤消。
⑥网络性:资源的收集、保存、管理、检索、利用等都依托于网络环境。
⑦开放性:支持各种系统互操作协议,为不同用户提供一个不受限制的开放式学术信息获取途径。
⑧互操作性:可与网络上其他知识系统集成,方便学术资源的检索利用。